我們有一位類風濕的患者,每天都有按時吃藥,定期到醫院做復查,各個方面都很配合治療,一直以來病情控制的也非常好。但突然有一段時間,這個患者自己感覺到病情開始加重了。主要表現在早起晨僵的時間變長了,原本已經不疼的關節也開始出現疼痛的反應,期間還出現了短暫的低熱現象,這讓患者很疑惑,為什么該做的都做了,但病情開始出現反復了呢? 這其實讓小編也很疑惑,帶著我們的疑惑,我們繼續跟隨患者的檢查。最后在醫院詳細的檢查后,確診患者為類風濕合并貧血,從而引起全身癥狀的加重。貧血竟然還能加重類風濕患者的病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類風濕患者貧血的類型 根據現代醫學對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貧血類型的研宄認識,可以知道慢性病貧血、缺鐵性貧血、與治療有關的貧血、合并其它血液系統疾病的貧血、其它引起貧血的因素等為類風濕關節炎貧血的主要類型。慢性疾病性貧血與缺鐵性貧血是臨床貧血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其次是使用藥物甲氨蝶呤治療后引起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貧血對類風濕患者的影響 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貧血會導致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全身癥狀均加重;還有一部分患者合并貧血會導致某些藥物不耐受,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需加以重視并積極治療。 不同類型的貧血應該怎么治療? 疾病本身造成的炎癥性貧血(慢性疾病性貧血):針對于此類貧血,主要還是要以治療類風濕為主。運用非甾體抗炎藥、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方式抗風濕治療,隨著類風濕關節炎緩解貧血也得到糾正。 治療用藥導致的相關貧血:對于此類貧血,首先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更換藥物,對于使用甲氨蝶呤引起的巨幼細胞性貧血,可以適當補充葉酸以及維生素。 缺鐵性貧血:對于此類貧血,可以適當補充鐵劑和胃腸道保護劑。西方的學者認為在所有的補鐵方式中,靜脈補鐵臨床效果最好且副作用最小。若直接給非缺鐵性貧血患者補鐵,不僅不能糾正貧血,反而會加重關節癥狀。 為提高貧血的臨床治療效果,可給病人使用含有紅細胞生成素的藥物來治療。此外,貧血嚴重的患者也可以采用造血干細胞的移植、輸血等補血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日久服用抗風濕藥物,胃腸道容易被藥物傷害,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藥物治療外,還需要在飲食中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鈣等營養物質,科學合理規劃飲食,對于預防和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貧血具有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類風濕關節炎伴貧血的發生率相對較高,且對類風濕患者疾病的全身狀況、生活質量、疾病預后、用藥療效有著極大的不利影響。因此,臨床中應足夠重視類風濕貧血。出現類風濕時避免并發貧血;出現類風濕貧血時,處理好治療類風濕與治療貧血的關系。科研中應加大對類風濕貧血的研究,研究其病因病機和合理用藥,形成相應的指南規范以指導臨床。 |
我們有一位類風濕的患者,每天都有按時吃藥,定期到醫院做復查,...詳情
貧血在類風濕患者中間,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補血”的方法,...詳情
得類風濕的這些年我遇到過太多的類風濕病友了,大家在一起交流的...詳情
在涉及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副作用表現等的時候,常常用到“異質...詳情